新疆師范大學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三全育人”為實施路徑,聚焦“五育并舉”的核心思想,以2020年5月校黨委提出的“三強班級”“三好宿舍”創建為載體,秉持“思政育人、文化潤人、品行立人”的育人內涵,探索“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打造“五育并舉”的“一站式”浸潤式育人環境,構建社區化全方位思政育人體系。
建立“兩個機制”,構建校黨委領導下的“一盤棋”推進格局
學校黨委以黨建為引領,構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學生工作部牽頭推進、學院黨委具體實施、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為“四橫”,校院班舍為“四縱”的網格化領導工作機制。通過出臺實施方案、加強學風建設實施意見、學生社區育人工作坊建設方案、學生宿舍學生管理委員會管理辦法、學院走訪學生社區制度等,在規劃、管理及服務方面建立長效化制度引領機制。
推進“四個進駐”,構建育人力量“一體化”推進體系
推進黨團組織進社區,把準育人體系“領航線”。凸顯社區黨建育人先鋒效能,以“黨建+”育人模式,豐富社區綜合育人功能。推進學校黨建特色品牌、標桿院系、“雙創”樣板黨支部、“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一強五好”黨支部建設的領航先鋒效應向學生社區浸潤;校院黨委、黨支部育人活動向學生社區延伸;通過黨團活動室建設、黨員及退役大學生宿舍掛牌、黨員先鋒崗,發揮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頭雁效應”,突出黨建的引領作用。
推進育人隊伍進社區,凝聚育人體系“力量源”。學校整合育人資源,專家智庫力量,實現聚力賦能,全員育人。發揮校院處領導、專家教師、輔導員、黨員、退役大學生、學生宿管會“六支隊伍”作用,推動領導、思政、管理、服務“四個力量”下沉;校、院、部處領導帶頭踐行“一線規則”,定期走進學生社區走訪交流;為學生配備“三進兩聯一交友”聯系老師、本科生導師、學業班主任、學生社區育人導師,推進全員全方位導師制;輔導員入駐學生社區服務學生。
推進學生組織進社區,激發育人體系“源動力”。學生社區成立“學生宿管會”,參與學生社區日常教育管理、文化活動開展;結合專業優勢開展朋輩互助計劃;引導學生社團及退役大學生協會等學生組織育人場域向學生社區延伸。
推進育人活動進社區,開創育人體系“新局面”?!叭M兩聯一交友”通過開展“五個一”等活動,不斷促進各族師生的深度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育人工作坊由校院領導、教授、學科帶頭人等專家擔任育人導師進駐學生社區為學生提供思想引領、科技創新、學術研究、職業規劃、學業指導、就業引導、心理輔導、文化體驗類服務,已開展58期63場次。
突出“四個場域”,夯實文化浸潤“一站式”育人陣地
優化學生社區原場域,推進“悅享計劃”。在所有宿舍樓創建17間集黨團活動、思想引領、讀書交流、文化體驗及自習為一體的“悅讀空間”(黨團活動室);16間“悅心空間”-輔導員值班室(心理疏導室)及“三好宿舍”文化環境、特色文化墻等思政教育人文空間,多功能室、浴室等生活服務育人空間,黨員、退役大學生宿舍先鋒示范空間;建設“悅動空間”健身房拓展體育育人陣地。
開拓學生社區新場域,規劃“一站式”功能。在新規劃建設的3棟宿舍樓擬建設綜合思政影廳、黨團活動室、心理朋輩室、研討室(自習室)、多功能室、會客室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學生社區。
拓展網絡育人場域,創新“互聯網+”服務。以“互聯網+”為導向,堅持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通過網上辦事大廳”、今日校園、學工系統、智慧黨建、宿管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賦能于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于學生,積極探索智慧社區育人。
創新校園文化場域,強化“五育并舉”文化浸潤功能。以德育人為根本點,實抓思想品行。借助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共同體實踐基地等開展沉浸式思想潤育活動;開展百年影像展、紅課宣講等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三強三好”創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入社區;通過民漢合宿合班,開展共創“三好宿舍”“五個一”活動等促民族團結;通過資助育人“五個一”活動強化受助學生的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以啟智潤心為關鍵點,主抓學風建設。開展“三強三好”新師學子“一二三四五”學風建設行動計劃、“結對互助計劃”、學霸輔導班等。以文化潤育為著力點,重抓文體活動。打造“四位一體”特色體育活動及“六個一”特色美育活動,開展文化進校園、“新師巴扎”師生文化街、畢業記憶博物館、宿舍文化節等活動;以錘煉品行毅力為重點,抓好勞動教育。學校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開展“春暉農場”等勞動教育實踐,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報道截圖
來源: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